受检血清初筛试验如酶联免吸附试验(EISA),免疫酶法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或者其它快速法等检查阳性,
再经确诊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复核阳性者即可确诊HIV感染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modeficiecy virus, HIV)感染引起的,HIV属RNA逆转录病毒,呈球形,直径100~200MM。外周有壳,主要由糖蛋白组成,衣壳之外有包膜,亦以糖蛋为主要成分。中心为单股RNA,并含有逆转录酶。典型的HIV-1颗粒由核忙乱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病毒RNA,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类。HIV的RNA为两条相同拷贝的正股RNA链。病毒复制必需的酶类有3种,分别是逆转录酶(P66,P51),整合酶(P32)和蛋白酶(P11)核酸外面为病毒衣壳蛋白(P24,P17)。病毒的最外层为包膜,其中嵌有(P11)。核酸外面 为病毒衣壳蛋GP120和GP41。两种特异性糖蛋白前者为外膜糖蛋白,后者为跨膜糖蛋蛋白。
应注意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其它原因引起的免疫缺陷相鉴别。
此外,艾滋病引起的卡波济肉瘤应与经典型的卡波济肉瘤鉴别。后者为一罕见的皮肤肿瘤,发生于老年人,多局限于四肢,属于一种子无痛性的慢性肿瘤,病程可长达10多年,很少累及全身,一般情况较好。对放疗效果好,一般仅需局部处理,很少需要全身治疗。
1、性接触传播
异性性接触、同性性接触和双性性接触是AISD传播的最常见方式。全球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大约75%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男性同性恋和男妇女之间的性接触以及双性恋均或相互传染。肛交是最危险的性接触传播途径。HIV的性传播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性伴数、性伴的感染情况、性接触频率和强度、有无患梅毒等其它性病及生殖器局部的损害程度、性交方式、有无吸毒、有无保护措施等。
单次无保护性接触传播HIV的几率为0.1~1%但如同时患有其它性传播疾病(如梅毒、生殖器溃疡等)可使单次性接触的危险性增加2~10倍,男性传染给女性的几率大于女性传染给男性;肛交的被动方受感染的几率大于主动方;性伴数愈多,受感染的几率愈高;无保护性性接触受感染几率高于保护性性接触。此外,处于血清阳性者及艾滋病发作期的患者传染性较强。目前,在我国经性接触感染占8.4%.
2、血液及血制品传染 包括:①使用HIV污染的血液、血液成分或血液成品,占1.6%②与静脉药瘾者共享污染HIV针头、注射器占61.6%③移植或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组织或精液④医疗器具消毒不严等。目前,在我国主要是经血液传播。
HIV可通过输血、不规范单采血浆、使用HIV感染的血液制品以及医疗器械等传播。HIV通过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具有很高的传播几率,几乎达到100%输血的感染与受血量、受血者的年龄有密切关系。静脉注射毒品者共享HIV污染的注射器,亦为传播AIDS的重要途径。在北美、欧洲因吸毒成瘾而共享洁针头被感染者较多,可达性到70%以上。在中国内地,静脉注射毒品是传播HIV的主要途径。AIDS病毒感染者的组织、器官的血液、淋巴细胞中都带有艾滋病病毒。已发现由于器官移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例子。因此,对献血员和损献组织器官者进行血液筛查是杜绝输血和器官移植传播的最有效办法。不安全的注射,医源性传播和职业暴露及其预防,目前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医务卫生人员中HIV传播力度要比乙肝和丙肝病毒低得多。
3.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即感染HIV/ AIDS的母亲通过胎盘、产道或产后母乳哺养时传染给新生儿。母婴传播几率为15%30%。目前,母婴传播感在我国占0.3%.绝大多数童HIV感染者是经垂直传播而感染的。HIV感染或艾滋病的妇女,可能使胎儿在宫内感染,婴儿在分娩期通过或通过母乳喂养感染HIV。
另外,还有18.7%的传播途径不详.HIV经过唾液、粪便等途径传播的可能性有待研究。一般性社会接触,如握手、拥抱、共餐、共享毛巾等生活用品,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及空气、昆虫、水、食物、公用电话等均不能传播HIV。